close

大女結束了公立小學一年級上學期的課程後,我就決定要幫她轉學到私立小學。我必須說在決定轉學之前,我從未將私立小學列為我對孩子教育規劃的選項之一,但就在課後安親英文班的寒假安排出了一些不太合理的麻煩之後,突然察覺我可能無力對付未來繼續有機會出現的同樣狀況,而對於長遠的教育規劃,私小成為一個較為可行的就學方式。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,開始研究幾個私小的比較,也很順利並幸運的完成了轉學的流程。而觀察了這位私小新轉生的小一下學期,每天都是開心上學開心回家,我認為至少目前為止,這是一個蠻好的轉變。

 

在這一學期的私小生涯中,公小跟私小的不同到底為何:

 

交通安排

 

公小:以我們學區這個額滿學校來說,早上7:30-7:50之間需要到校,當時我是每天騎GOGORO載孩子上學,所以起床時間大概是7:00,需要在7:30之前移動屁股打開房門下樓,才有機會準時抵達。放學時間則是由課輔班的老師接送,因為大女是這個課輔英文班的第一屆學生,所以人數不夠多,經濟效益考量下說好的校車接送無法執行,所以課輔班是派計程車接送,但有老師隨行。

 

私小:統一搭校車的安排其實挺好,但是也挺早。我們搭的大概是這一條線的第5站左右,發車時間在7:11,所以孩子至少需要在6:35起床,吃過早餐,7:00左右需要下樓等待校車。回程5:00從學校發車,接到孩子的時間為5:50。當初完全沒考慮私小的原因就是覺得要好早上學,覺得辛苦而作罷。

 

功課學業

 

公小:上學期念的公小,基本上算是新北市的重點小學,功課其實不算少,小考背誦也是日常。學校的課業除了國數學科之外,還有閩南語的教學(雖然我真的完全看不出學習效果)、以及初階的英語課。課後我想大部分的家長都還是會讓孩子繼續「補」英文,而職業爸媽更只能額外選配課後安親班(看功課寫作業的那種)讓孩子有個地方待,等爸媽下班來接。

 

私小:下學期念的私小,強調的是開放式的學習,雙語教學、著重體能訓練,你說功課多嗎?相較於公小來說,國數作業好像少一點,但多出了英語學科的功課,另外,學校裡並未實施台語教學是我比較傷心一點的,總覺得孩子不該忘記自己的母語(雖然短暫的教學而非實際應用應該沒有效果)。比較特別的是每周有兩堂社團活動,採混班教學,如果是參加了由外聘老師教學的社團,例如舞蹈、魔術…等,就需要繳交費用,如果沒有特別選特殊社團,低年級的小朋友就會被安排一些手做、生活教學的課程,混班的分班模式,會讓孩子更有機會去認識班上以外的同學,加強人際交往、勇敢面對新事物。私小都是全天班,回到家也快六點了,基本上就是不安排課後安親了,但我知道部分較重視學科的私小的孩子,家長還是會繼續安排補習班。

 

 

校園生活

 

公小:公立小學有機會可以遇到社會中各個階層的人,我認為某個面向來說,這是一個很好的觀察跟學習。例如當時在班上,有一個行動比較不方便的同學,班上的同學會輪流協助她,也會去理解身體的不便並不能完全代表她的不一樣,他們得懂得理解尊重。

 

私小:這是一個被過濾過的小社會,儘管學校主推簡樸運動,禁止配戴昂貴飾品、禁止交換禮物等,但這些孩子本就是在相對來說較好的環境下,衣食無虞的被養大的,若說個性稍微傲嬌一點大概是個普遍現象,現在還在低年級階段,這些比較、炫耀的情況是還沒看見,不過,防範於未然,我對於價值觀的養成變得更加重視,不斷地提醒著,「想要」跟「需要」的不同、什麼是夠用?什麼是懂得感激?

 

這大概是我這幾個月的觀察以及做轉學決定的幾個關鍵原因。我並非偏向要把孩子送到私立小學,畢竟在一年前,我還是認為(好的)公立小學是我的首選,孩子不需要過度被呵護、不需要生活在太物質的環境中、孩子應該要睡好吃好玩飽。然而,每個家庭的生存模式會影響到每個個體成員的生活安排,並沒有一個一定念私小或唸公小才是正確的絕對。小女下學期也要轉學到這間私小的幼兒園大班了,到時候,再來分享雙語幼兒園跟全美語幼兒園的不同囉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費歐 的頭像
    費歐

    費歐筆記本

    費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